激荡三十年(下册):中国企业1978-2008
跌荡一百年(下)
不景气不气馁
本书采用当今国际上通用的教材编写模式,由浅入深地系统论述了当今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原则、方法、技术及实践等基本内涵及最新发展动态,并附之以企业实际案例进行应用性剖析。
激荡三十年(上册):中国企业1978-2008
吴敬琏传
娃哈哈已成为饮料食品业中的一位“全能选手”。它在果奶、纯净水、八宝粥等领域,销量全国第一,同时涉足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纯奶等,其品种之多无人能比。要知道,这些领域中每一个都有巨鳄出没,而娃哈哈却能在惊涛骇浪中从容进出,游刃有余。秘诀何在?
技术有极限,娱乐无边界。当一个行业被娱乐化的时候,其游戏的规则以及核心竞争力的重构便发生了,新的生长机会出现了,商品的创新将更贴近人的内心。人类的物质发展终将摆脱自然资源的无尽消耗,当基本的生存及功能性需求被满足后,人们的生活以及产品的更新都将更侧重于智力的发掘与快乐的寻求――这与其说是一个预言,倒不如说是正在发生中的事实。
近年来,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一种“工程师+赌徒”的商业人格模式。他们往往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在某些领域有超人的直觉和运营天赋,同时,他们更有着不可遏制的豪情赌性,敢于在机遇降临的那一刻,倾命一搏。这是企业家职业中最惊心动魄的一跳,成者上天堂,败者落地狱,其微妙控制完全取决于天时、地利与人和等因素。在商业中没有什么是必然的。如果孙宏斌满足于在天津城里当地产大王,如果戴国芳不去长江边建他的大钢厂,如果宋如华专心经营一个软件园,如果顾雏军买进科龙后再不从事其他收购,如果唐万新就只专注于他的“三驾马车”,那么,也许所有
中国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我们却没有迎来管理上的重大突破,甚至连“更新”都鲜有,我们更多的是“狂热的跟从”,我们的竞争力来自于廉价的劳动力和消耗更多的资源,我们被“东芝人”嘲笑是“水果败子”——连种水果的都不是,因为我们只知道市场上需要什么水果,就去包装贩卖什么。过去,我们常常自豪于用了不到10年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100年的历程,但我们却不知道,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忽略了支撑西方现代工业体系最初的管理起源。
《案例。》到第三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叙述方式。我们发现,任何一个公司决策的过程都充满了多种可能性,在商业活动中,并没有最好、最坏的决定,而只有你所以为的“最恰当”的决定。这实在是一个很有趣味的智力游戏,也是商业最迷人的地方之一。于是,我们试图把很多经典的商业故事、把新近发生的著名的公司新闻,还原到决策的“前一刻”。
本书将最近15年来甲国企业界最著名的一些“总裁检讨书”编撰在一起。写“检讨书”的这些总裁,是一个特殊的族群,代表人物是史玉柱、吴炳新、姜伟、宋如华、仰融、张树新、唐万新,李东生、任亚非、任晋生、冯仑。
上卷记载1978-1992年间的企业变革。 《激荡三十年》的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作品,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跌荡一百年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激荡三十年(下册):中国企业1978-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