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ub掌上書苑"出版的书籍

文心雕龍

文心雕龍 十卷(內府藏本) 梁劉勰撰。勰字彥和,東莞莒人。天監中兼東宮通事舍人,遷步兵校尉,兼舍人如故。後出家為沙門,改名慧地。事跡具《南史》本傳。其書“原道”以下二十五篇,論文章體制,“神思”以下二十四篇,論文章工拙,合“序志”一篇為五十篇。據《序志篇》,稱上篇以下,下篇以上,本止二卷。然《隋志》已作十卷,蓋後人所分。又據《時序篇》中所言,此書實成於齊代。此本署梁通事舍人劉勰撰,亦後人追題也。是書自至正乙未刻於嘉禾,至明宏治、嘉靖、萬歷間凡經五刻。其“隱秀”一篇,皆有缺文。明末常熟錢允治,稱得阮華山宋槧本,鈔補四百馀字。然其書晚出,別無顯證,其詞亦頗不類。如“嘔心吐膽”,似摭《李賀小傳》語;“鍛歲煉年”,似摭《六一詩話》論周樸語;稱班姬為匹婦,亦似摭鍾嶸《詩品》語。皆有可疑。況至正去宋未遠,不應宋本已無一存,三百年後,乃為明人所得。又考《永樂大典》所載舊本,闕文亦同。其時宋本如林,更不應內府所藏無一完刻。阮氏所稱,殆亦影撰,何焯等誤信之也。至字句舛訛,自楊慎、朱謀韋以下,遞有校正,而亦不免於妄改。如《哀誄篇》賦憲之謚句,皆云“賦憲”當作“議德”,蓋以賦形近議,憲形近惪。惪,古德字也。然考王應麟《玉海》曰:“周書謚法,惟三月既生魄,周公旦、太公望相嗣王發,既賦憲受臚於牧之野,將葬,乃制作謚。《文心雕龍》云‘賦憲’之謚,出於此。”然則二字不誤,古人已言,以是例之,其以意雌黃者多矣。

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材、吳調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選定的。二吳均是浙江紹興人,長期設館授徒,此書是為學生編的教材。除本書外,二吳還細著了《綱鑒易知錄》。 散文是我國古代的主要文體之一。散文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一是先秦時期。《尚書》是第一部散文集。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產生了諸子散文。《左傳》與《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的代表。“至戰國而后世之文體備”章學誠《文史通義。詩教上》。二是兩漢時代,本期散文進一步發展,《史記》乃“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代表了兩漢散文的最高成就。三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本期文章多講求聲律,形成馬并儷文體,《水經注》、《洛陽伽藍記》不同凡響。四是唐宋時期。中唐韓愈、柳宗元領導了古文運動,“文起八代之衰”。北宋時,歐陽修力倡古文,蘇氏父子等人互相應和,古文日漸占領文壇。五是元明清時期。本期散文基本上繼承發展了唐宋古文運動的精神。明代出現了前后七子的復古派,反對復古的唐宋派,主張性靈的公安派......,出現了歸有光等散文大家,清代影響最大的是桐城派。 《古文觀止》所選之文上起先秦,上迄明末,大體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發展的大致輪廓和主要面貌。其中包括《左傳》34篇、《國語》11篇,《公羊傳》3篇、《禮記》6篇,《戰國策》14篇,韓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歐陽修11篇,蘇軾文11篇,蘇轍文3篇,王安石3篇......共222篇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