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道德修养、社会政治理想、教育思想、孔门人物品藻、生死天命观等方面,在“知识正确”和“价值观正确”的基础上,以散文化的笔触、隽语性的思辨,对孔子言论进行解读,体悟孔子的思想智慧和正知正见,阐发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传递文化的涵养和力量。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战国策(套装共2册)》在语言方面,文风别具一格,铺张扬厉,雄浑恣肆,气势磅礴,笔力千钧。行文则波澜起伏,笔势纵放,绝无平铺直叙之笔。涵泳其中,可使我们执笔为文,富于曲折变化,不致板滞不灵。
《纸上的声音》是作者近三年来的随笔及评论的结集。知识分子问题一直为作者所关注,《纸上的声音》通过对多位西方著名知识分子的叙述,探讨知识分子与国家、社会、革命、历史诸关系,解析作为理念人和实践者的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与人格建构,特别强调自由批判的精神。其中,对于中国“国民性”及现代作家“精神还乡”问题的阐发,寓褒贬于历史观照之间,视域开阔,观点鲜明,创见迭出。
《资中筠自选集(套装共5册)》包括:《资中筠自选集:感时犹世》、《资中筠自选集:士人风骨》、《资中筠自选集:做观天下》、《资中筠自选集:闲中记美》、《资中筠自选集:不尽之思》。本人忝列“学者”圈,以笔耕为业,实际上是半百以后才开始。前半生所写文字都是奉命之作,多为“内部”报告,偶然以他人名义公开发表,也多为应景文章,不值得追认。我笔归我有,迄今不过三十载。前期主要是专业研究的学术著作。在“正业”之外兴之所至写点东西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然是与当时的开放形势分不开的。对我这个半生为驯服工具的人来说,发现原来这支笔还能属于自己,可以这样来用,是一大解放。开始只是偶一为之,且多为读书心得,后来逐渐欲罢不能,大量写作始于90年代,特别是正式退休之后。这些文章都是有所思而流诸笔端,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完全摆脱了命题作文之累。80年代初的心情充满了对未来的热情和期待,自己似乎大梦初醒,从精神桎梏和迷失中走出来。尽管仍然感觉到旧的顽固势力和种种太熟悉的思维习惯的羁绊,总的心态是乐观而有信心。以后种种是那时未料及的,所以从文章时序来看,越到后来,所表达的心情越沉重。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本书从道德修养、社会政治理想、教育思想、孔门人物品藻、生死天命观等方面,在“知识正确”和“价值观正确”的基础上,以散文化的笔触、隽语性的思辨,对孔子言论进行解读,体悟孔子的思想智慧和正知正见,阐发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传递文化的涵养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