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记》讲述城市和人一样,也是有个性的。有的粗犷,有的秀美,有的豪雄,有的温情。比如北京“大气醇和”,上海“开阔雅致”,广州“生猛鲜活”,厦门“美丽温馨”,成都“悠闲洒脱”,武汉“豪爽硬朗”。城市文化往往被看成是一个谁都可以插上一嘴的话题,就像看完一部电影后谁都可以发表一番议论一样。中国的城市极其可读,中国可读的城市又是何其之多!
《走不出的风景——大学里的致辞,以及修辞》是作者苏力在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10年任期内各种致辞的汇集,主要是迎新和毕业致辞。因为苏力的致辞一洗官腔套话,贴近年轻学生的心灵与生活,这些致辞在当时就引起了校园轰动,并逐渐成为每年6月(毕业)和9月(迎新),学生以及毕业生们翘首期待的一道风景。并且从苏力开始,引发了一系列大学院校长们的清新致辞风气,比如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长“根叔”。在书中,苏力还专门写文章讨论了大学致辞与政治修辞,表示他表里如一的致辞理念,对于教育界的同仁也有很大参考价值。
《MacTalk·人生元编程》是一本随笔文集,主要内容来自作者的微信公众平台“MacTalk By 池建强”。本书撰写于2013年,书中时间线却不止于此。作者以一个70 后程序员的笔触,立于Mac 之上,讲述技术与人文的故事,有历史,有明天,有技术,有人生。70 多篇文章划分为六大主题:Mac、程序员与编程、科技与人文、人物、工具、职场。篇篇独立成文,可拆可合,随时阅读。 此外,作者还对原来散落在各篇文章中的Mac 技巧进行了统一的整理和规划,形成130 个Mac Tips,通过阅读这些技巧,读者既可以了解Mac,增长知识,又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本书行文采用了一种技术和人生感悟相结合的风格,起于Mac 却不止Mac,文风幽默又能笔底见风雷。王小波说,“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有趣是它应该达到的标准”。本书就是一本达到了有趣标准的技术书,它不仅适合Mac 用户阅读,更值得所有技术人员随时翻阅。
《纸上的声音》是作者近三年来的随笔及评论的结集。知识分子问题一直为作者所关注,《纸上的声音》通过对多位西方著名知识分子的叙述,探讨知识分子与国家、社会、革命、历史诸关系,解析作为理念人和实践者的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与人格建构,特别强调自由批判的精神。其中,对于中国“国民性”及现代作家“精神还乡”问题的阐发,寓褒贬于历史观照之间,视域开阔,观点鲜明,创见迭出。
這本是胡適自選集。
《资中筠自选集(套装共5册)》包括:《资中筠自选集:感时犹世》、《资中筠自选集:士人风骨》、《资中筠自选集:做观天下》、《资中筠自选集:闲中记美》、《资中筠自选集:不尽之思》。本人忝列“学者”圈,以笔耕为业,实际上是半百以后才开始。前半生所写文字都是奉命之作,多为“内部”报告,偶然以他人名义公开发表,也多为应景文章,不值得追认。我笔归我有,迄今不过三十载。前期主要是专业研究的学术著作。在“正业”之外兴之所至写点东西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然是与当时的开放形势分不开的。对我这个半生为驯服工具的人来说,发现原来这支笔还能属于自己,可以这样来用,是一大解放。开始只是偶一为之,且多为读书心得,后来逐渐欲罢不能,大量写作始于90年代,特别是正式退休之后。这些文章都是有所思而流诸笔端,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完全摆脱了命题作文之累。80年代初的心情充满了对未来的热情和期待,自己似乎大梦初醒,从精神桎梏和迷失中走出来。尽管仍然感觉到旧的顽固势力和种种太熟悉的思维习惯的羁绊,总的心态是乐观而有信心。以后种种是那时未料及的,所以从文章时序来看,越到后来,所表达的心情越沉重。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读城记》讲述城市和人一样,也是有个性的。有的粗犷,有的秀美,有的豪雄,有的温情。比如北京“大气醇和”,上海“开阔雅致”,广州“生猛鲜活”,厦门“美丽温馨”,成都“悠闲洒脱”,武汉“豪爽硬朗”。城市文化往往被看成是一个谁都可以插上一嘴的话题,就像看完一部电影后谁都可以发表一番议论一样。中国的城市极其可读,中国可读的城市又是何其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