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以茶叶为主线的书,讨论这样一个主要命题:为何英国以茶而富强,而晚清却因茶而走向衰亡。故事时间节点由两部分组成,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前后与1888年的英国入侵西藏前后。让我们去体会茶运与国运的纠葛。 透过一杯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衰败的王朝,收获的也不只是那些廉价的屈辱,而是:日常生活中的那杯茶,是怎样到了手中,又是怎么丢失的。所谓的全球化,在那个时间里,又是怎样展开的。
本书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经典,曾经荣获中国图书匀、上海市优秀图书奖一等奖。直至今日,它仍然是中国近代史领域的最好的导论性著作。 本书博大精深,思辨深邃,凝聚了著名史学家陈百麓先生数十年心血。本书不仅考察了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变革,而且考察了城乡基层组织的演变,以及不平等条约激起的社会变化;不仅研究了中国近代社会变化的内部因素,而且寻找出外部冲击引起的社会习尚的改变;不仅论述了政治思想、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变革,而且分析了欧风美雨影响下的社会心态的变化。全书充满激情而又思辨的论述、勾画出中国近代社会百年的新陈代谢和急遽变革。
乱世出学人。近代中国学是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史料大量涌现,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如果说不通域外不能知近代史,那么不知中外学术交往,则难以恰当体验近代学术发展。国际汉学家对近代中国学术大家的评点有与国内公意不尽相同之灼见。对王国维、陈垣的推崇中外一致,对梁启超、胡适的看法则相去甚远,对国人推崇陈寅恪则多少有些莫名所以。这其中之因缘,颇值得玩味……
《钱玄同日记》始记于1905年12月9日,终于1939年1月14日,距其逝世仅两天,长达35年。除1911年全年阙如外,其余每年都有断续不等的记载。钱氏日记早于其他五四文化名人(如胡适始于1911年1月、鲁迅始于1912年5月),为我们保留了清末民初的许多珍贵的历史情节(如中国留日学生、同盟会在东京的反清革命活动和章太炎的讲学等)。钱氏个性率真坦荡,表述直截了当。他的日记,不仅记个人经历、所见所闻和与同时代人的交往,也记载个人对人、事等各种问题的思考和看法,同时记载大量的读书心得以及治学成果。因此,本书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尤其是教育史和学术史的珍贵资料,是钱玄同先生35年人生的真情独白,是一部五四前后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是一位重要学人思想、学术观念演变和读书治学的心路历程,是一部五四时期中国学术转型发展的嬗变史。 《钱玄同日记》由当代著名学者杨天石领衔整理。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这是一本以茶叶为主线的书,讨论这样一个主要命题:为何英国以茶而富强,而晚清却因茶而走向衰亡。故事时间节点由两部分组成,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前后与1888年的英国入侵西藏前后。让我们去体会茶运与国运的纠葛。 透过一杯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衰败的王朝,收获的也不只是那些廉价的屈辱,而是:日常生活中的那杯茶,是怎样到了手中,又是怎么丢失的。所谓的全球化,在那个时间里,又是怎样展开的。